团学工作
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主题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22公管班“三下乡活动”智援天河村队团队总结报告

作者:   时间:2023-08-21   点击数:

2023年7月6日至7月9日,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普及生活基础知识,我们22公管班“智援天河村队”一行六人在合肥市蜀山区天河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这一次实践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获益匪浅。

    活动第一天,在村委会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通过和村委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天河村的退役军人很多,并且,退役军人在村中组成了一个志愿服务队,退役后依然为村民做贡献。最令我们心血沸腾的是一面荣誉墙,小小的一面墙却记载着很多人奋斗的过往,而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时刻提醒我们,之所以我们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我们还去观察了村里的农作物,近距离观察了水田与菜园。水田土地肥沃,沟壑纵横,菜园里蔬菜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是村民用辛勤劳动所换来的硕果。令我们印象很深的是在草地旁有一排整整齐齐的纸风车,通过询问村委会随行人员,她说这是她和另一位同事一个个叠出来的。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纸风车,面前如此美的风景,是面前人一点点的努力所换来的成果。在同村里书记的密切交谈之下,我们还了解到了村里近几年的巨大发展,修建水渠、修建公路、发展天河-鑫农村产业,以及鑫-驿站等众多乡村振兴产业,村里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用自己的方式来装点村庄,让天河村变得更美丽和富足。通过询问,村里的每一个建设,都是村民们齐心努力的结果。这让我们团队愈发相信,成功离不了奋斗,更加离不开团结!






活动第二天,在村委会人员带领之下,我们去探望了村里面的一些残疾老人。通过和老人的交流和我们自己的观察,我们发现,虽然老人身有不便,但却将自己的家务事处理的很好。老人房间里的物品摆放整齐,井井有序。地面可以称得上一尘不染。老人说,一直以来他都非常自强,能够将自己照顾的很好,努力让自己不麻烦他人。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询问他是否有可以帮助他的地方,最终在他的指示下,我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帮他清理了门前的杂草。老人用自身的行动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身残志坚”。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通过团队的事后总结交流,大家都对热爱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活动第三天,我们在村民的配合之下,在村中分别进行了戏曲文化宣传与防诈骗知识宣传。这两个文化知识宣传在村中得到了热切的回响。村民们纷纷分享着过往有关戏曲和诈骗的经历。通过他们的回响,我们也对于戏曲文化和诈骗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的经历对我们也有了很大的启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通过村民的讲述,我们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体会着他们的生活的酸甜苦辣。知识宣讲进行的很顺利,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增强了对戏曲文化的认同,提高了反诈骗的意识。我们传授的知识能对他们有帮助,让我们真真切切有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受。大家对于学习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看望了村里面的留守儿童。我们提前带了几箱牛奶和零食,还有一些小玩具。通过和留守儿童的接触,我们走进了他们寂寞的心灵。孩子们看到我们来看望他们都十分的开心,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他们也非常的热情。留守儿童在中国是一种迫不得已而广泛存在的现象,离开父母,他们要更早的学习如何自立自强。很多的留守儿童心中是缺少爱的。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关怀,看到他们开心的模样,我们的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也被狠狠的触动了。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温暖,是我们的荣幸。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团队了解了更多社会农村的现状。拥有了很多精神上的感悟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农村的发展欣欣向荣,尽管有着一定的问题待解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而我们的未来之路,才刚刚开始。(智援天河村队/文图  冯鑫/审核)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20526号

电话:0551--68129216   邮编:230038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