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火热的青春时践中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经济管理学院“不忘初心”实践团赴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一小步,健康生活一大步
7月8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建华社区,指导老师刘艳带领队员们和社区负责人进行沟通,获得了物业部门的帮助,实践队员们做好分工,准备了相应的物资,为顺利展开“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宣讲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7月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社区,正式地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开展时正值周末,许多休息的居民都来到现场参与活动。实践团队准备了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派发给居民群众,尤其是对垃圾分类不太了解的居民,队员们进行了重点宣讲。
实践队员给居民们讲解了垃圾的危害性、处理时的困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等。许多居民群众都详细阅读了垃圾分类宣传单,特别是在好学的小朋友的带动下,部分老人家也认真阅读了垃圾分类宣传单。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如何分类垃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到场居民均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能深刻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表示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自身做起,进行垃圾分类。
良好的环境是居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基本物质条件。然而,日益增加的垃圾正不断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垃圾分类可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此次活动得到了居民朋友的认可和赞扬。居民们纷纷表示“绿色生活在我家,垃圾分类靠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宣传垃圾分类,坚持做到垃圾分类,争取让这利己利民,造福人类的行为能形成习惯,并广泛开展起来成为一种全民行动,共同建设绿色和谐的美丽家园!




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7月10日,实践团队来到海棠社区,社区负责人对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海棠社区独居老人的家中,为那里的老人们带去欢笑与快乐。团队同学为老人们带去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水果以及牛奶,用对待自己爷爷奶奶的方式与老人们聊天,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为他们带来些许慰藉。老人们也用他们的热情态度感染了每一位实践队员,看着老人们脸上温暖的笑容,队员们也感到无比的开心。
探访中,队员们与老人们聊天,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陪他们纾解心中烦躁,虽然爷爷奶奶们的话语不是很清晰,但是每一位队员都能够做一名忠实的聆听者。心灵上的沟通以及细微的动作,是最能够让老人们感受到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心!这也让队员们感悟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了,实践团队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赞赏和老人们的欢迎。队员们为老人带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真正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树立了尊老爱老的思想以及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将继续开展更多的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爱的力量。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实践队员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展现了安中学子蓬勃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大家的专业荣誉感和时代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团队成员们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医药经济管理学院“不忘初心”实践团队/文图 冯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