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队开展“我与老党员面对面”访谈活动。学院研究生支部部分学生党员参加了访谈,硕大的会议室里,几位老人并肩坐着,就像几十年前他们并肩奋斗时一样,提起那些光辉的日子,他们的眼睛里依然光芒万丈。现在,当他们谈起自己的党员身份,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道理,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回忆过去,但又指向将来。

老党员孙修美是在20岁的时候当上村民组队长的。因为修路,他把整个村庄跑了无数遍,资金筹措极其困难的时候,他或许也曾彷徨绸缪,但咬一咬牙,多跑坏几双鞋,把路修好,也是一件完满的事情。当此刻他复述起当时的场景,脸上充满骄傲的神情,却又表现得非常坦然。
选择当兵,老党员邱运伦从未后悔过。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对他来说是一件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事情,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心中。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全部生命,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全部爱心,就是对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最好说明。
对他们而言,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是令人骄傲一辈子的事情。从革命年代一路历经风雨,亲眼见证了国家的伟大巨变,他们对党和国家坚信不疑,赤诚之心从未更改。
他们同样对当代青年充满希望。
拥有54岁党龄的史良付,细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谈及内心感受,最后总结成对青年的希望,那就是:年轻党员更要肩负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任务,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从“红芋茶、红芋馍,离了红芋活不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党员孙浩朋一时感慨万千。从事过小学教师岗位上的他,一直非常关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类健康、农村医疗条件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他说,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但是我们的身体也更要保护好,健康地为党和国家继续工作;他说,农村留守孩子沉迷网络,缺乏引导,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给予关注,真正下到基层去看、去思考。

以口述心,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回忆了自己的半生。
教诲谆谆,他们用希望的语言嘱托了新时代青年。面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子,老党员们语重心长。他们相信中医药一定会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他们深切嘱托,中医药大学的孩子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而他们对面的脸庞,如此年轻而又坚定。(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队/文图 冯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