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青春筑梦,服务家乡

作者: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2020-08-03   点击数:

1.赴“战场”,不负青春韶华

个人简介:杜欣怡,青年共青团员,就读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国贸(1)班学生,在校期间加入院级记者团。对于社会实践,她乐于助人,磨砺自身。

实践内容:为了更好创建文明城市,宁国市政府会在十字路口安排交通劝导员,主要目的是劝导行人不闯红灯,让自行车和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打造良好的交通状况。为创建文明城市,国贸一班杜欣怡同学在假期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交通劝导员在夏季的确是一份苦差事,浮动的粉尘,毒辣的烈阳,以及多地频发的强降雨天气。因为一份使命和责任,让杜欣怡同学积极奔赴“战场”,在和行人的劝导中收获质朴的快乐。看到道路车辆和行人井然有序的行驶,这让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杜欣怡同学也曾在“在家里吹空调”和“在大街上风吹日晒”中犹豫过,但是最终她选择了站在十字路口,身披红色“小铠甲”做好交通劝导员的工作。杜欣怡同学为之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为家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在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杜欣怡同学以实际行动为我们青年做出了榜样,重返家乡不负青春韶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疏交通,见证家乡“大变化”

个人简介:焦礼莉,青年共青团员,就读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国贸(2)班学生,在校期间加入校团练,读书协会等组织,对返乡社会实践有着自己的想法,尽己之力,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关爱传递下去。

实践内容:

国贸二班的焦礼莉同学,在假期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奉献自身的社会价值,积极主动的参与了此次的返家乡公益社会实践。在自己小学老师和乡村主任的帮助下,她被安排在道路旁做交通疏导员,指挥交通疏通的相关工作。往来车辆的尾气混杂着嘈杂的鸣笛大合奏,悬挂在高空的烈焰灼烤着皮肤,但焦礼莉同学丝毫不在意。她看到行人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来往的车辆整齐有序穿过平行直线,那种清风拂过心尖的清爽让她忘却了劳动的疲倦。有时焦礼莉同学发现部分行人和汽车不走非机动车道,她便会和警察叔叔一起上前制止,在警察叔叔的劝诫声中学到更多的交通小知识,她觉得这种感觉真的是棒极了!她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见证到了自己家乡的“大变化”,交通工具的普及,沥青道路的延展都让她为之兴奋,对于做好交通疏通的志愿工作她说“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还想继续做这样的事!”。

  

3.唠家常,抚慰老人递温暖

个人简介:张梦蝶,青年共青团员,就读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国贸(3)班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在校期间加入记者团,企业竞争模拟协会等社团组织。此次更是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返家乡实践活动和党团员红色信息征评活动,去养老院抚慰老人递温暖。

实践内容:

张梦蝶同学在漫长的假期中,积极响应学校返家乡实践活动,利用假期时间,在家乡的一个小型养老院中,与那里的老人们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抚慰老人递温暖。张梦蝶同学说,在那些老人的眼中,看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妥协。张梦蝶同学通过和老人们对话中了解到,这些老人的孩子们大都因为外出务工,远离家乡和亲人们,孤独漫延在老人的心头挥之不去。因此她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主动贴近爷爷奶奶们的生活,陪他们聊一些家常,给予他们温暖的关爱。张梦蝶同学也会经常为爷爷奶奶们送去一些自己制作的美食和甜品,有时也会为爷爷奶奶们做一些家常菜。在飘香的饭菜中,看着质朴的老人们露出的笑容,张梦蝶同学表示在荡漾欢乐的笑容里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更进一步接触社会,体验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张梦蝶同学为我们做出“标杆”般的奉献,她愿意付出时间去深入社会实践,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社会,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变美好增添一份明媚。

  

  (何小龙、李晴晴、曹晨/文  杜欣怡、张梦蝶/图  沈少蕾/审核)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20526号

电话:0551--68129216   邮编:230038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